說實在的,第一次在香港茶餐廳吃到那股濃濃醬香、雞肉滑溜又纏著醬汁的滋味,我就被雞煲徹底收服了!回臺灣後,那股想念實在太折磨人,茶餐廳賣的貴鬆鬆又不能天天吃。於是,我開始了我的雞煲食譜實驗之路(失敗的次數多到不想數),終於搞懂了在家做出道地港味雞煲的竅門。今天分享的這份雞煲食譜,絕對是懶人也能駕馭的美味!你準備好香翻你家廚房了嗎?
目錄
關鍵中的關鍵:挑對食材就贏一半!
經歷過幾次肉質柴到像嚼橡皮的慘痛教訓,我真心覺得食材選對了,這鍋雞煲就成功了一半以上!這份雞煲食譜的靈魂食材,我絕對用心挑選。
主角:雞肉選哪種最對味?
- 仿土雞腿肉/棒棒腿(斬件):這是我的首選!肉質結實有咬勁,久煮也不怕散掉變柴,重點是吸飽湯汁超入味。我試過用肉雞,結果煮到後面爛糊糊,口感差好多。
- 份量:一家3-4口吃,我通常抓1隻全雞的量,或者直接買4-6隻大雞腿斬塊,吃起來才過癮!
醬香靈魂:調味料的黃金組合
這堆瓶瓶罐罐決定你的雞煲是天堂還是災難!別省,味道差很多:
- 柱侯醬:港式醬香的靈魂!沒它真的就不叫港式雞煲。臺灣超市或南北貨行比較好買到。
- 海鮮醬:增添那股迷人的甜潤感,平衡鹹味。
- 蠔油:提鮮增稠,必備!
- 生抽(醬油):鹹味來源,我用金蘭薄鹽的,比較好控制鹹度。
- 老抽:上色神器!讓雞煲看起來油亮誘人,別手抖加太多,會死鹹。
- 米酒:去腥增香,料理不可少。
- 冰糖:中和醬鹹,引出溫潤甜味,比砂糖效果好。
- 麻油:最後點睛,香氣大爆發!
辛香料:爆香炒醬的功臣

- 老薑(拍裂或切片):驅寒去腥,味道比嫩薑濃厚紮實。
- 蒜頭(整顆或拍裂):越多越香!我習慣用整顆,煮透後軟綿綿超好吃。
- 乾蔥頭(紅蔥頭):香氣獨特,爆香後風味更立體,不可省!
- 蔥(切段):分兩次下,爆香用蔥白,起鍋前撒蔥綠。
- 辣椒(依喜好):乾辣椒或新鮮辣椒都可,提點辣勁更開胃。
配角蔬菜:增加口感與鮮甜
冰箱有什麼耐煮的根莖類或菇類幾乎都能丟!我的愛將們:
- 洋蔥:煮到透明軟爛,自然釋放甜味。
- 紅蘿蔔:切滾刀塊,增加顏色和營養。
- 馬鈴薯:吸汁小能手!切大塊點才不會煮散。有次切太小,結果整鍋變濃稠雞煲醬糊…(悲劇)。這份雞煲食譜強烈建議配馬鈴薯!
- 菇類(香菇、杏鮑菇、鮮冬菇):菇類獨特的香氣和口感,讓雞煲層次更豐富。
食材類別 | 必備品項 | 建議選購/替代品 | 備註 |
---|---|---|---|
肉類主角 | 仿土雞腿或棒棒腿 1.5-2斤 | 半雞斬件、雞翅中段 | 避免肉雞,易散 |
醬料靈魂 | 柱侯醬、蠔油、生抽、老抽、米酒、麻油、冰糖 | 海鮮醬、豆瓣醬(微辣) | 柱侯醬是核心 |
爆香三寶 | 老薑、蒜頭、乾蔥頭 | 蔥白、紅蔥頭酥 | 份量要足才香 |
蔬菜夥伴 | 洋蔥1顆、紅蘿蔔1條 | 馬鈴薯、杏鮑菇、玉米筍、青椒 | 耐煮根莖類優先 |
提味點綴 | 蔥綠、辣椒(可選) | 香菜、白芝麻 | 起鍋前加 |
手把手教學:零失敗雞煲這樣做!
搞定了食材,接下來就是見真章的時刻了!跟著我的步驟,廚房新手也能變大廚。這份雞煲食譜的重點是要有耐心,別急著把所有東西一次倒進去亂燉。
前置作業:醃雞與備料
- 處理雞肉:雞肉塊洗淨瀝乾(或用廚房紙巾徹底擦乾!濕答答的肉很難煎上色)。放入大碗中,加入:
- 2湯匙生抽
- 1湯匙米酒
- 1茶匙老抽(主要上色)
- 半茶匙白胡椒粉
- 1湯匙玉米粉或太白粉(鎖住肉汁,口感更滑嫩)
- 準備蔬菜辛香料:
- 洋蔥切大塊或粗條。
- 紅蘿蔔、馬鈴薯切滾刀塊(比一口大小再大點)。
- 老薑切片或拍裂。
- 蒜頭剝皮,整顆或拍裂。
- 乾蔥頭去頭尾剝皮,對半切或拍裂。
- 蔥白切段,蔥綠切花。
- 辣椒切段(怕太辣可去籽)。
- 菇類洗淨處理好。
熱鍋爆香:香氣是成功的開始

- 拿出你最深、最厚底的鍋子(鑄鐵鍋、厚底不鏽鋼鍋、甚至深炒鍋都可以)。開中大火燒熱鍋,倒入比平常炒菜多一點的油(約3-4湯匙)。
- 油熱後(看到微微冒煙),小心地把醃好的雞肉塊(分批!),雞皮朝下放入鍋中。一次不要放太多,避免鍋子降溫雞肉出水變白煮!耐心點,把雞肉煎到兩面呈現漂亮的金黃色(大約每面煎2-3分鐘)。煎好後先盛出來備用。煎雞這步絕對是這份雞煲食譜美味的關鍵! 直接丟下去煮的雞肉真的少了一股焦香氣。
- 原鍋原油(如果煎雞渣太多可濾掉一些),轉中火,放入薑片、蒜頭、乾蔥頭、蔥白段。炒啊炒,炒到香氣撲鼻,蒜頭邊緣有點金黃(大約2-3分鐘)。這時香味真的讓人流口水!
- 把洋蔥塊也倒進去,繼續翻炒到洋蔥開始變軟、呈現半透明狀。
醬料合體:調出完美醬香

- 關鍵來了!轉中小火,把最重要的醬料們加入鍋中:
- 2湯匙柱侯醬
- 1湯匙海鮮醬
- 1湯匙蠔油
- 1湯匙生抽
- 半湯匙老抽(主要上色用,不夠再加)
- 1-2粒八角(可選,增加層次)
合體燉煮:小火慢煨入味
- 把煎好的雞肉塊倒回鍋中,翻炒幾下,讓雞肉也沾滿香噴噴的醬汁。
- 加入紅蘿蔔塊、馬鈴薯塊或其他耐煮的根莖類蔬菜,稍微拌炒一下。
- 倒入熱水(一定要熱水!冷水會讓肉變緊縮),水量大約淹過鍋中食材的8分滿即可(喜歡湯汁多點拌飯的就加到9分滿)。別忘了還有冰糖(約1-1.5湯匙,依個人口味調整)和剩下的1湯匙米酒。
- 大火煮滾後,蓋上鍋蓋,轉小火(維持湯面微微滾動的狀態就好)。開始燉煮吧!
- 時間控制:大約需要燉煮 25-35分鐘。重點來了:燉到20分鐘左右,開啟鍋蓋,把菇類(香菇、杏鮑菇等)放進去,再蓋上繼續煮。菇類太早放會煮到縮水沒口感。
- 檢查熟度:用筷子戳一下紅蘿蔔和馬鈴薯,能輕鬆穿透就表示好了。雞肉這時應該已經非常軟嫩入味了。
最後點睛:香氣升級

- 開大火稍微收一下汁(如果湯汁太多,或者你喜歡濃稠一點的醬汁)。但別收太乾,這醬汁拌飯拌麵無敵啊!
- 嘗味道!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:
- 不夠鹹?再加點生抽或蠔油。
- 不夠甜?加點冰糖。
- 不夠鮮?補點蠔油。
- 太鹹?加點熱水和一點冰糖綜合一下(但會稀釋風味,所以前面調味寧可保守點)。
- 熄火前,淋上1茶匙麻油,撒上蔥綠花和辣椒段(如果用新鮮辣椒),稍微拌一下,讓餘溫帶出香氣。
噹啷!香氣四溢、醬汁濃鬱誘人的港式雞煲完成啦!趕快盛一大碗白飯,準備開動吧!這份雞煲食譜試過好多次,步驟雖然看起來多,但其實就是「醃雞→煎香→爆香→炒醬→燉煮→調味」的順序,一步步來真的不難。
我的私房秘訣與變化吃法
嘿,做了這麼多次,當然累積了一些心得(和教訓),讓這鍋雞煲更接近我的完美標準!這份雞煲食譜的彈性其實很大。
口味調整:鹹淡甜辣自己話事
- 想要更濃鬱?:燉煮時可以加一個小的濃湯寶(雞湯口味),或者最後起鍋前用少量玉米粉水勾薄芡。
- 想要更辣更惹味?:除了新鮮辣椒,在爆香步驟可以加入1-2湯匙豆瓣醬一起炒(但要減少柱侯醬或生抽的量,豆瓣醬很鹹!),或者加幾根乾辣椒爆香。有次我加了鬼椒,結果辣到全家灌牛奶(錯誤示範)。
- 不吃辣?:那就乖乖省略辣椒就好,海鮮醬和冰糖的甜潤感依然很迷人。
- 想要酒香更突出?:起鍋前沿鍋邊嗆入額外半湯匙到一湯匙的米酒,香氣馬上不同層次!
- 偏愛甜一點?:臺灣人口味普遍愛甜,冰糖可以加到 1.5-2湯匙,或者最後加一點點蜂蜜。
- 覺得不夠鮮?:除了蠔油,可以試著加一小匙魚露(真的只要一點點!)或者香菇素蠔油。
一鍋兩吃:港式雞煲火鍋超滿足
這就是雞煲最棒的延伸吃法!一家人圍爐超適合。
- 第一吃:先把煮好的雞煲當主菜配飯吃個大半。
- 第二吃:鍋裡剩下濃鬱的醬汁和配料,加入適量高湯或熱水(約加到鍋子的7-8分滿),煮滾後就可以開始刷火鍋料啦!
- 推薦火鍋料:
- 牛肉片、豬肉片
- 各式火鍋餃類、丸子
- 凍豆腐、油豆腐(吸汁超讚!)
- 玉米、大白菜、青江菜、高麗菜
- 寬冬粉、烏龍麵(最後放吸飽湯汁)
- 海鮮類(鮮蝦、蛤蜊,但建議另外用小鍋燙熟再加入,避免湯汁混濁變腥)
- 推薦火鍋料:
剩菜華麗變身

隔夜的雞煲(如果還有的話),醬汁通常更濃鬱,雞肉更入味,我覺得甚至比剛煮好更好吃!
- 拌飯/拌麵:加熱後直接淋在熱騰騰的白飯或煮好的麵條上,撒點蔥花,簡單粗暴的美味!
- 燴飯:把剩的雞煲加點水或高湯煮滾,放入剩飯煮一下,稍微收汁就是超豪華燴飯。
- 夾麵包/饅頭:雞肉撕成絲,拌點醬汁,當成內餡夾著吃,意外地搭!
風味特徵 | 想加強 | 想減弱 | 我的小叮嚀 |
---|---|---|---|
醬香濃厚度 | 加柱侯醬(半-1匙) 加蠔油(半匙) 最後勾薄芡 |
減少柱侯醬/蠔油 多加點水/高湯 |
柱侯醬是靈魂,寧可先少放 |
鹹度 | 加生抽/蠔油 加少量鹽 |
加冰糖/水 加耐煮蔬菜吸鹹 |
生抽、蠔油、柱侯醬都鹹,下手要保守 |
甜潤感 | 加冰糖/蜂蜜 加海鮮醬 加洋蔥/紅蘿蔔 |
減少冰糖/海鮮醬 | 臺灣人通常愛甜一點,1.5匙冰糖是安全牌 |
辛辣度 | 加新鮮辣椒/乾辣椒 加豆瓣醬 起鍋前嗆米酒 |
省略辣椒 去辣椒籽 多加冰糖平衡 |
新鮮辣椒辣度飄忽,乾辣椒比較穩定 |
層次香氣 | 加八角/月桂葉(1顆/1片) 蔥綠/香菜起鍋前加 麻油最後淋 |
減少辛香料種類 省略麻油 |
香料別放多,搶味!麻油是點睛之筆 |
雞煲食譜Q&A:你一定想問的問題
Q1:柱侯醬可以用什麼替代?買不到怎麼辦?
這問題最常被問!柱侯醬確實是港式雞煲的靈魂,味道獨特(帶點豆香、醬香和微微甜)。如果真的找不到:
- 最佳替代方案:海鮮醬 + 少量蠔油 + 一點點芝麻醬/花生醬(約半茶匙,增加濃鬱和堅果香)。味道不會完全一樣,但效果也不差。
- 勉強替代:只用蠔油 + 海鮮醬 + 多一點冰糖,但風味層次會比較單薄。
真心建議,如果愛吃港式,網購或去大一點的進口食品行買一瓶柱侯醬備著吧(李錦記的就很好用),它還能做牛腩、燜排骨,不會浪費!
Q2:為什麼我的雞肉吃起來柴柴的?怎麼避免?
雞肉變柴通常是兩個環節出問題:
- 雞肉部位選錯:用了肉雞胸肉或肉雞腿,纖維較鬆散,久煮必柴!請用仿土雞腿肉或棒棒腿,帶皮帶骨更好。
- 燉煮過頭或火太大:即使好部位,煮太久也會柴。燉煮時間請控制在25-35分鐘(從水滾後蓋蓋轉小火算起),並保持小火微滾狀態。用筷子戳雞肉,能戳進去但有微微阻力(不是完全軟爛)就可以準備收汁了。最後醬汁的餘溫還會繼續加熱雞肉。
Q3:雞煲可以做不辣的嗎?小朋友也能吃嗎?
當然可以!這份雞煲食譜的基底醬香(柱侯醬、海鮮醬、蠔油)本來就不是辣的。只要:
- 完全省略辣椒(新鮮的、乾的都不放)。
- 不要加豆瓣醬(豆瓣醬是辣的)。
這樣做出來的雞煲就是濃鬱的醬香甜味,帶點微微的香料氣息(來自薑蒜爆香),非常溫和,小朋友通常都很愛(尤其是醬汁拌飯!)。記得冰糖可以稍微多加一小撮,甜味更明顯討喜。我家小姪女就超愛吃不辣版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