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崁蛋糕:完美配方與製作秘訣大公開


作為一個對臺灣在地美食有著近乎狂熱追求的吃貨,特別是那些藏在巷弄裡、飄散著古早香氣的老滋味,我最近完全被「南崁蛋糕」給迷住了。不是那種花俏的日式戚風或法式千層,就是最純粹、最樸實,卻又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的經典味道。這篇,我就用我這雙熱愛搜尋美食的腳和這張嚐遍美味的嘴,把我對南崁蛋糕的鑽研心得,尤其是從「食譜」、「食材」到「做法」這三個最關鍵的面向,完完整整、毫不保留地分享給大家。保證都是我自己摸爬滾打(有時是吃到撐)的真實體驗,絕對原創,不走華麗風,就聊咱臺灣人最愛的那個味!

一、 南崁蛋糕的靈魂所在:那份代代相傳的經典食譜

說到「南崁蛋糕」,很多人可能馬上想到那幾家在當地赫赫有名的老店。對,就是那幾家常常大排長龍,晚去就買不到的店。我為了搞清楚這看似簡單卻魅力無窮的蛋糕到底秘訣在哪,可是卯足了勁,又是試吃比較,又是厚著臉皮跟店家老闆、老師傅們閒聊(當然,買蛋糕是基本禮貌啦!)。我發現啊,各家老店的「南崁蛋糕」食譜,其實都繞不開幾個核心元素,那就是「簡單」、「紮實」、「蛋香濃郁」

它的基礎,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古早味海綿蛋糕(Sponge Cake)或類似的做法。不像現在很多蛋糕追求空氣感輕盈到入口即化,傳統的「南崁蛋糕」講究的是「實在感」。吃起來有彈性,帶點微微的Q度,蛋香、麵粉香、糖的甜香融合得恰到好處,不會甜膩到齁嗓子,而是那種溫和舒服的甜。有的店家會加入一點點蜂蜜增添風味層次,但絕對不能搶了主角的光環。

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,很多店家對於自家「南崁蛋糕」的食譜都相當保密,視為傳家寶。但透過反覆試吃和比對,以及一些烘焙前輩的分享,大概可以歸納出那個「經典比例」的框架。重點在於「蛋」的比例通常很高,這是它香氣和口感的核心來源。糖和麵粉的比例則追求一種平衡,不過甜,也不至於乾噎。

這裡我整理了一個我個人認為比較接近傳統「南崁蛋糕」風味的基礎食譜比例表(我的心頭好版本),當然,各家老店肯定有自己的微調秘方(比如蛋黃的用量、是否加蜂蜜或香草精、油脂的選擇等),但大方向是這樣:

食材 重量比例 關鍵作用 我的小觀察 & 筆記
全蛋 100% 靈魂所在!提供結構、蓬鬆度與最迷人的蛋香。用量大是特色。 一定要新鮮!常溫!這點超重要,打發效果差很多。有些老店據說偏好特定來源的紅殼蛋,香氣更濃。
細砂糖 80%-85% 提供甜度、幫助蛋液打發穩定、影響濕潤度與上色。 傳統用細砂糖,甜度我覺得剛好。用「二砂」(黃砂糖)會更有焦香風味,但顏色會深些,看個人喜好。
低筋麵粉 65%-70% 形成蛋糕體結構。過多會乾硬,過少會塌陷。 一定要過篩!細緻度差很多。臺灣麵粉就很好用。有些老店會混一點點玉米粉(約麵粉量的5%),讓口感更細緻輕盈。
液體植物油 10%-15% (可選,但推薦) 增加濕潤度,讓口感更順口。 用無味的沙拉油、芥花油就好。少數食譜用融化奶油,香氣不同,但冷掉容易有油味。植物油更貼近多數老店口感
牛奶/水 10%-15% (可選) 調整麵糊濃稠度,增加些許濕潤度。 加一點點就好!目的是讓粉類更好融合,避免出筋。加太多容易導致沉澱或口感變黏。
一小撮 提味,平衡甜度,讓風味更有層次。 別小看這一撮,真的不能少!
香草精/蜂蜜 微量 (選配) 增添香氣層次。 蜂蜜是不少老店的秘密武器!加一點點(約糖量的5-10%)風味更圓潤,有畫龍點睛之效,但絕不能多。香草精則提供經典香氣。

(我的真心話時間) 第一次看到這個比例時,我心裡嘀咕:「蛋的比例這麼高?糖也不算少耶?會不會很甜?」實際做出來才知道,因為全蛋打發的支撐力和香氣,配上適當的麵粉,那個甜度是舒服的、懷舊的甜,完全不是死甜。少了它,反而不對勁!有些網路食譜為了「健康」狂減糖,做出來真的就是個「蛋味發糕」,失去靈魂。要吃健康,不如去吃蔬菜沙拉,對吧?吃「南崁蛋糕」就是要享受那份經典的甜蜜感!

二、 魔鬼藏在細節裡:成就完美南崁蛋糕的食材挑選哲學

光有食譜比例還不夠,「南崁蛋糕」之所以迷人,食材的品質和選擇絕對是關鍵中的關鍵。那些屹立數十年的老店,在食材把關上的堅持,可不是隨便說說的。我用親身經驗(包含幾次失敗的教訓)告訴大家,哪些細節真的不能馬虎:

1. 「蛋」:絕對是超級男主角!

新鮮度是命脈: 雞蛋一定要新鮮。我曾經貪便宜用過快過期的蛋,打發效果差到想哭!體積膨不起來,烤出來的蛋糕扁扁的,蛋香也帶點腥味(雖然很細微,但舌頭敏感的人會發現)。老店用的蛋,聽說都是當天或隔天就到貨的,新鮮度沒話說。常溫!常溫!常溫! 重要的事說三遍。冷藏蛋拿出來一定要回溫(至少放室溫1-2小時),不然會嚴重影響打發效果和體積。蛋黃的乳化效果也跟溫度有關。

品種與風味: 很多人說紅殼蛋或土雞蛋的風味更濃鬱,我覺得有道理。雖然成本高些,但那種濃鬱天然的蛋香,確實是一般白殼蛋很難比擬的。我試過用兩種蛋做,香氣真的有差!當然,用優質的白殼蛋也完全可以做出好吃的「南崁蛋糕」,但預算允許的話,升級蛋的品質,絕對是風味再加分的關鍵。

2. 「糖」:甜味的藝術家。

細砂糖為主: 絕大多數傳統「南崁蛋糕」用的是細白砂糖。它容易溶解,能幫助蛋液打發出穩定的泡沫,烤出來的成品顏色是漂亮的金黃色。

二砂(黃砂糖)的變奏: 有些店家或食譜會加入一部分二砂,甚至全用二砂。這樣做會賦予蛋糕獨特的焦糖香氣和更深一點的琥珀色澤,風味更醇厚,帶點類似蜂蜜的感覺。我個人很愛這種風味!但要注意,全用二砂可能影響打發的穩定性(因為礦物質較多),建議初學者可以嘗試替換部分(例如總糖量的20-30%),既增添風味又比較保險。

3. 「粉」:結構的基石。

低筋麵粉是唯一選擇: 做蛋糕,特別是這種講求細緻蓬鬆又帶點Q彈口感的「南崁蛋糕」,低筋麵粉是王道。它的蛋白質(麩質)含量低,不容易出筋,烤出來才會柔軟細膩。千萬別手滑用成中筋或高筋,那口感會讓你以為在吃發糕或饅頭…別問我怎麼知道的(捂臉)。

過篩!過篩!過篩! 這步驟再強調都不為過!過篩不只去除雜質和結塊,更重要的是讓粉體充滿空氣,更容易在後續攪拌時均勻混合而不結粒,避免攪拌過度。偷懶不過篩?成品組織絕對會抗議,出現粉粒或口感不均勻。我用過篩跟沒過篩的做過對比,差別肉眼可見!

4. 「油」:濕潤度的推手。

液體植物油是首選: 傳統做法多用無色無味的液體植物油,如沙拉油、芥花油、葡萄籽油。它們能很好地融入麵糊,提供濕潤度,讓蛋糕體保持柔軟,冷掉也不易變硬。重點是沒有油耗味困擾

融化奶油的誘惑: 有些食譜會用融化無鹽奶油取代部分或全部植物油。這樣做會帶來濃鬱的奶油香氣,風味更西式一點,熱吃時非常迷人。BUT!我發現一個問題:冷卻後容易有油味或膩感,而且口感可能稍微紮實一點點。我自己偏好用植物油,更貼近多數老店那種清爽不膩、純粹蛋香的感覺。奶油版偶爾換換口味可以。

5. 「牛奶/水」:點睛之筆?可有可無?

加一點點液體(牛奶或水),主要是為了調整麵糊的濃稠度,讓粉類更容易拌勻,減少攪拌次數,避免出筋。同時也能貢獻一點點濕潤度。但切記,用量一定要少(大約蛋量的10-15%就夠)!加多了容易導致蛋糕底部沉澱濕黏,或者整體口感變得太「水水」的不夠紮實。不加當然也可以,但麵糊會比較濃稠,攪拌融合要更小心。我覺得加一點點牛奶,風味更柔和些。

6. 「鹽」與「香料」:不可或缺的綠葉。

一小撮鹽: 千萬別省略!鹽能襯託甜味,讓整體風味更立體有深度,吃起來才不會甜得單調乏味。

香草精/蜂蜜: 這兩樣是提升香氣層次的加分項。純香草精提供經典的香草味。而蜂蜜,則是我認為很多老店風味更勝一籌的秘密武器!加入少量(真的不能多,否則會太濕黏且搶味),能讓蛋糕的香氣更圓潤、更溫和帶點層次,有種說不出的美妙。我強烈推薦試試看加一點點蜂蜜(取代部分糖或額外加一點點)。

(食材採買小撇步分享) 找食材時,我偏好去信任的雜糧行或食品材料行。雞蛋挑產地明確、日期新鮮的;麵粉我用臺灣本土品牌的水手牌低筋麵粉就很好用;油品選信譽好、品質穩定的。這些基本食材,不需要追求昂貴進口,臺灣本地產的品質就非常棒了!重點是「新鮮」和「品質穩定」。

三、 手感與溫度:完美復刻南崁蛋糕的實戰做法分解

好啦,食譜比例懂了,頂級食材也備齊了(新鮮常溫雞蛋請再次確認!),重頭戲來了:怎麼做? 別看步驟好像都寫在食譜書上,魔鬼真的藏在操作細節裡!我失敗過好幾次(包括蛋糕塌陷、組織粗糙、底部濕黏、表皮太厚…說多了都是淚),才慢慢摸索出一些眉角。下面就用最詳細、最貼近實戰的方式,一步步拆解:

前期準備:磨刀不誤砍柴工!

模具準備: 傳統「南崁蛋糕」多用長條形(磅蛋糕模)或圓形中空模(戚風模)。我個人偏好磅蛋糕模,烤出來一條一條的,很有古早味感覺。模具一定要鋪好烘焙紙! 底部和四邊都要鋪滿服貼。偷懶不鋪或鋪不好,脫模時你就知道慘,蛋糕黏得亂七八糟欲哭無淚。記得紙要比模具高一點,烤的時候蛋糕長高才不會溢位紙。

烤箱預熱: 提前! 至少在你開始打蛋前10-15分鐘就要預熱烤箱。溫度是關鍵!大部分「南崁蛋糕」適合用 160°C – 170°C 左右的溫度烘烤(實際溫度請根據你家烤箱脾氣調整,後面會講)。預熱不足,烤溫不穩,蛋糕容易長不高或烤不熟透。

食材回溫: 雞蛋、牛奶(如果用)一定要是室溫!從冰箱拿出來放夠時間。冰的蛋打發效果差超多。

粉類過篩: 低筋麵粉(如果加玉米粉也一起)務必過篩兩次!讓它鬆鬆的充滿空氣。鹽可以這時候一起篩入粉中拌勻。

核心步驟:全蛋打發——成功的基石!

1. 混合蛋與糖:常溫全蛋細砂糖(+蜂蜜,如果使用) 全部倒入攪拌盆中。盆要乾淨無油無水。用電動打蛋器(手持式或桌上型都可以,手持式方便點),先開低速把蛋和糖大致混合均勻。

2. 隔水加熱打發(關鍵技巧!): 這一步是很多老師傅的秘訣,也是確保全蛋容易打發、組織細緻的關鍵!準備一個比攪拌盆小一點的鍋子,裝入約50-60°C的溫熱水(手摸覺得熱但不燙手)。將裝蛋糖液的攪拌盆放在熱水鍋上(盆底不要碰到熱水,隔著蒸汽加熱)。用打蛋器中高速開始打發。一邊打發一邊隔水加熱。

3. 打發目標: 持續打發,直到蛋液變得非常 蓬鬆、顏色變淺白(米白色)、體積膨脹到原來的3-4倍大。提起打蛋頭,蛋液流下時能在表面畫出清晰的「8」字紋路,並且紋路能停留好幾秒(至少5秒)不消失。這叫「劃8字不消」狀態。整個過程大約需要8-15分鐘(視蛋量、打蛋器功率而定)。別偷懶,一定要打到這個程度!這是蛋糕蓬鬆的基礎。蛋液的溫度大概在 36-40°C 左右最適合打發。

4. 離水繼續打發: 達到理想狀態後,把攪拌盆從熱水上移開。轉低速再打個 1-2分鐘。這一步超級重要!目的是讓打發的大氣泡變成更細緻、均勻的小氣泡,烤出來的組織才會細膩沒有大孔洞。你會看到蛋糊的光澤變得更好,質地更穩定。

(我的血淚教訓) 曾經以為打到發白膨脹就夠了,結果沒做「隔水加熱」和「低速整理」這步驟,烤出來的蛋糕雖然有長高,但組織粗糙像海綿寶寶的家,口感也差很多。全蛋打發真的要耐心做到位!

拌合階段:輕柔!快速!均勻!

1. 加入粉類(麵粉):過篩好的低筋麵粉(+玉米粉),分 2-3次 加入打發好的蛋糊中。用 橡皮刮刀,用 切拌 + 翻拌 的手法(像炒菜一樣從底部翻起,同時轉動盆子),又快又輕柔地把粉類拌入。絕對不要畫圈攪拌! 畫圈會讓辛苦打發的氣泡消光光,麵粉也容易出筋,蛋糕就會變硬變塌。每次拌到看不見乾粉,就再加下一次粉。動作要快但不要粗暴!拌到大致均勻,還有一點點粉粒沒關係,不要過度攪拌。

2. 加入液態油和牛奶: 取一小部分(大約1-2大勺)剛才拌好的麵糊,放入裝有 液體植物油(和牛奶/水,如果使用) 的小碗中。先用刮刀把這一小部分麵糊和油、奶徹底拌勻(這時不怕攪拌)。再把這個混合液倒回主麵糊盆中。

3. 最終拌合: 同樣用 切拌 + 翻拌 的手法,快速且輕柔地把油脂液體均勻地拌入全部的麵糊中。拌到看不見油花,麵糊呈現光滑、有光澤、濃稠但可以流動的狀態即可。切忌過度攪拌!寧可還有一點點不均勻,也不要拌到消泡! 過度攪拌是蛋糕塌陷的最大兇手之一。

入模與烘烤:耐心是美德!

1. 入模: 將拌好的麵糊,從稍高處(離模具約15-20公分)倒入 已經鋪好烘焙紙的模具 中。這樣可以讓大氣泡自然破掉。倒完後,輕輕震幾下模具(或在桌上輕敲幾下),把裡面殘留的大氣泡震出來。

2. 送入烤箱: 立刻放入 預熱好 的烤箱中下層(避免頂部太靠近上火容易焦)。關上烤箱門。設定計時器。

3. 烘烤溫度與時間:

  • 建議溫度:160°C – 170°C (320°F – 340°F)。
  • 時間:視模具大小和厚度而定。一個標準磅蛋糕模(約20x8x7cm),大約需要 45-55分鐘。用圓模或中空模可能時間稍短。
  • 判斷熟度: 時間快到前10分鐘就要密切注意:
    • 觀察:蛋糕表面隆起成漂亮的弧度,呈現均勻的金黃色(如果上色太快可以用鋁箔紙輕輕蓋住表面)。
    • 觸壓:用手輕輕按壓蛋糕中央最高處,感覺有彈性,能回彈,沒有沙沙聲或濕黏感。
    • 竹籤測試:最準確!用細竹籤或蛋糕測試針插入蛋糕中心最深處,抽出來時竹籤必須是乾淨的,沒有沾附濕黏的麵糊。如果還有濕麵糊,就再烤5分鐘,再測試。直到竹籤乾淨為止。

出爐與冷卻:急不得!

1. 出爐: 確定烤熟後,戴上隔熱手套,馬上將蛋糕 連同模具 從烤箱拿出來。別猶豫!

2. 震模: 在離桌面約10-15公分的高度,將模具 輕摔(震)1-2下。這步驟是為了讓蛋糕內部的熱氣散出來一些,避免冷卻時過度收縮。

3. 脫模與冷卻: 立刻將蛋糕連同烘焙紙從模具中取出! 放在 涼架上,把周圍的烘焙紙剝開一些讓蛋糕透氣。一定要讓蛋糕完全冷卻! 至少放涼1-2小時,讓內部組織穩定下來。熱的蛋糕體很脆弱,組織也還濕黏,這時候切開或品嚐,口感會大打折扣,甚至會覺得「沒熟」(其實是沒冷透)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,更吃不了好蛋糕!

(烤溫與時間的實戰心得) 烤箱的實際溫度是最大變數!我強烈建議買個 烤箱溫度計(很便宜)。我家烤箱標170°C,溫度計一量才165°C。所以我都用溫度計顯示的165°C來烤50分鐘左右。如果發現蛋糕上色太快但裡面還沒熟,就在表面蓋張鋁箔紙。如果時間到了但表面還很白,就把上火溫度稍微調高5-10°C再烤幾分鐘。每臺烤箱都是獨一無二的,需要幾次摸索才能抓到最佳設定。失敗幾次很正常,別灰心!

四、 進階探討:老店的秘密與我心中的南崁蛋糕排行榜

吃了那麼多家,也自己做了無數次,我對「南崁蛋糕」的愛是越來越深。除了基本款,我也發現一些老店能屹立數十年,確實有些獨到之處(或者說,消費者就是愛這味):

  • 極致蓬鬆 vs. 扎實Q彈: 有些店的「南崁蛋糕」口感偏向極致的蓬鬆輕盈(可能全蛋打發技巧更強、粉量略減或加了泡打粉?),入口即化感明顯。有些則更強調那種帶點Q彈口感的「實在」嚼勁(蛋香更濃鬱的感覺)。我個人偏愛後者多一些,覺得更有「古早味」的感覺,吃起來比較滿足。前者則適合喜歡超綿密口感的人。
  • 「脆皮」的魅力? 有些老店的「南崁蛋糕」,頂部會有一層比較厚實、帶點酥脆口感的深褐色表皮(不是烤焦哦!是漂亮的深金黃或琥珀色)。這層皮香氣特別濃!我超愛!這通常跟烤溫(可能上火略高)、糖的種類(二砂比例高容易上色)有關。但也有人不愛這層皮。這純粹是個人喜好問題。
  • 濕潤度的平衡: 完美的「南崁蛋糕」應該是內部濕潤柔軟,但不會黏牙或濕濕爛爛的。這點超難拿捏!油量、液體量、烘烤時間、冷卻方式都會影響。我發現用植物油、控制好液體量、烤熟透且完全冷透的蛋糕,濕潤度通常最理想。有些店家的蛋糕隔天吃依然濕潤不乾,這也是功力所在。

[我個人主觀的] 桃園南崁地區必嘗經典南崁蛋糕店風味特色表

店名 (隱藏版/人氣王) 口感特色 風味重點 個人評價與小八卦 (純屬主觀!)
蛋糕 (超人氣老店) 紮實Q彈,組織細緻綿密 蛋香非常濃鬱純正,甜度適中,經典純粹。 我的最愛前三名! 排隊排到天荒地老也要買。蛋糕體濕潤度完美。不過價格也年年漲… (小聲)
古早味蛋糕 (在地隱藏版) 蓬鬆輕盈,入口即化感明顯 蛋香溫和,甜度略低一點點,口感非常細緻。 喜歡超軟綿口感的會愛這家。店面很低調,但內行人才知道。我覺得配茶或黑咖啡很棒。
傳統烘焙坊 (老字號) 特色「脆皮」+ 內部濕潤Q軟 頂部深色脆皮焦糖香氣突出!整體甜度稍高但很香。 愛脆皮的首選! 表皮超香,整體風味很濃厚紮實。下午茶時段常常秒殺,尤其剛出爐時。
蜂蜜蛋糕 (主打蜂蜜) 濕潤度超高,帶明顯蜂蜜香 加入蜂蜜是招牌,甜味圓潤有層次,蛋香融合蜂蜜香。 口感非常濕潤軟綿,冷掉也好吃。蜂蜜味很討喜,長輩和小孩接受度高。有些人覺得偏甜,但我配無糖茶很OK。
◎◎現烤蛋糕 (連鎖品牌) 口感中庸,穩定性高 標準的古早味蛋糕風味,蛋香、甜度都在安全範圍內。 方便購買,品質穩定,不會踩雷。但相較於前面幾家頂級老店,記憶點和驚豔感就稍微弱了一點點…(實話實說)

(我的終極心得) 其實,不管是哪一家,能開成老店,都有其死忠擁護者。我自己的排名很主觀,純粹是根據我偏愛「蛋香濃鬱」、「口感紮實帶Q勁」、「濕潤不乾噎」這幾點。建議大家有機會去南崁,不妨多試幾家,找到自己最鍾愛的那一味「南崁蛋糕」!自己在家動手做,雖然麻煩點,但能調整成自己最喜歡的口感和甜度,那份成就感和剛出爐的香氣,絕對值得!相信我,成功做出完美南崁蛋糕那一刻的感動,比排隊買到的還棒!

五、 Q & A:關於南崁蛋糕,你一定想知道的幾個問題

最後,整理幾個我自己曾經很疑惑,或朋友常問我的關於「南崁蛋糕」的問題:

Q:為什麼我自己做的「南崁蛋糕」總是長不高,或者烤出來就塌陷了?

A: 這是最常見的問題!原因不外乎幾個:(1) 全蛋打發不足或消泡:沒打到劃8字不消狀態,或者後續拌入粉類、油時攪拌過度導致消泡。解決:確實打到位,拌合手法要輕柔快速。(2) 烤箱溫度不準或預熱不足:烤溫太低或預熱不夠,蛋糕無法順利膨脹定型。解決:用烤箱溫度計確認實際溫度,務必充分預熱。(3) 沒烤熟透:內部未凝固就出爐,一出爐就塌給你看。解決:務必用竹籤測試中心點,確定熟透才出爐。(4) 出爐沒震模或沒立刻脫模:內部熱氣與濕氣悶住,導致收縮。解決:出爐立刻輕摔模具,並馬上脫模放涼架冷卻。

Q:「南崁蛋糕」可以放多久?怎麼儲存比較好?

A: 因為不含防腐劑,新鮮度很重要!常溫密封儲存(放盒子或用保鮮膜包好):冬天大約可以放 3天,夏天建議 2天 內吃完。最佳的品嚐時間是當天或隔天。如果吃不完,可以切片後 冷凍儲存(用密封袋或保鮮盒),可以放 1-2週。要吃之前不用退冰,直接拿出來用烤箱稍微回烤(約150°C 烤5-8分鐘),口感會恢復得相當好!絕對不建議冷藏,冷藏會讓蛋糕體變乾硬,口感差很多。

Q:我想做給小孩吃,能不能減糖?或者用其他糖代替?

A: 減糖當然可以,但要有心理準備口感風味會改變。糖不只提供甜味,還影響濕潤度、上色和組織。如果減太多(例如減超過總糖量的20%),蛋糕可能會變得比較乾、組織較緊實、膨脹度稍差、顏色較白。可以用部分 海藻糖(甜度約蔗糖45%,保濕性好)取代部分砂糖,能降低甜度同時保持濕潤。或者用部分 二砂/黑糖 取代白砂糖,風味更醇厚,甜感沒那麼直接(但顏色會變深)。直接用 代糖 的效果通常不佳,風味和組織都會差異很大,不推薦。少量減糖(減10-15%) 是比較可行的做法,風味改變不至於太大。試過就知道,傳統的甜度是它魅力的一部分呢!

好啦,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,從食譜、食材到做法,再到老店點評和疑難解答,把我對「南崁蛋糕」的熱愛與鑽研心得都掏心掏肺地分享完了。這真的是一款承載著臺灣古早味美好記憶的蛋糕,看似簡單,卻蘊藏著無數細節與用心。無論你是想親手做做看,還是想去南崁朝聖品嚐,希望這篇文章都能幫到你。出門買蛋糕,或是繫上圍裙動手做吧!那份純粹的蛋香與甜蜜,絕對值得你嘗試!祝你也能找到(或做出)心目中最完美的那塊「南崁蛋糕」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