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真的,身為一個對甜食毫無抵抗力、尤其愛啃傳統點心的人,每年最期待的就是過年時那塊軟糯香甜的傳統甜年糕。外面賣的?不是太甜膩就是少了點靈魂香氣。去年突發奇想,翻出阿嬤壓在抽屜深處、紙張都泛黃的食譜手抄本,決定挑戰這道充滿年節回憶的經典!結果你知道嗎?第一次做,成品硬得差點能當磚頭… 這才驚覺,原來看似簡單的傳統甜年糕做法,處處是學問啊!今天就把我屢敗屢戰、終於摸索出來的「零失敗」黃金比例和關鍵步驟,毫不藏私分享給同樣熱愛這古早味的你。
目錄
食譜:阿嬤的黃金比例,成就完美甜年糕
我必須老實說,一開始看著阿嬤那張模糊不清、只寫著「糯米粉」、「糖」、「水」的手稿,簡直一頭霧水。比例呢?阿嬤妳當年是憑感覺嗎?經過多次實驗(和不太成功的年糕),加上拜訪了幾位老師傅,終於整合出一個成功率超高、味道最接近記憶的配方。這個比例,糖度適中,不會甜到發膩,又能完美帶出糯米香,而且蒸出來絕對軟Q不軟爛!
經典不敗比例表
食材 | 重量 | 重要備註 | 不可替代性 |
---|---|---|---|
糯米粉 | 500公克 | 強烈建議使用「在來米粉」混「蓬萊米粉」 (比例見下方說明) | ★★★★★ |
二號砂糖 | 400公克 | 香氣關鍵!用「赤砂」也別有風味 (甜度微調) | ★★★★★ |
水 | 450-500毫升 | 水量需微調!看粉的吸水率 (成敗關鍵) | ★★★☆☆ |
食用油 | 1大匙 (約15ml) | 防止沾黏,脫模神器 (塗抹模具用) | ★★★☆☆ |
關於糯米粉的真心話:
市面上標榜「水磨糯米粉」的很多,但我發現單用一種,口感常常不對!要做出軟中帶Q、不黏牙的年糕,關鍵在粉的搭配!
- 蓬萊米粉(佔70%):提供主要的軟糯口感。買的時候注意要選粉質細緻、聞起來有淡淡米香的。
- 在來米粉(佔30%):這是讓年糕能「站起來」的靈魂!少了它,年糕容易塌軟不成形。第一次我全用蓬萊米,結果…就是一攤美味的甜米糊(淚)。
- 混粉小撇步:務必先將兩種粉在大盆裡徹底混勻,過篩一到兩次。這能讓成品組織更細緻,蒸的時候熱氣穿透更均勻。
糖的選擇學問大:
- 二號砂糖(金黃砂糖):首推!香氣最足,顏色是溫暖的金黃琥珀色,最接近古早味。我試過純白細砂糖,味道真的平淡很多。
- 赤砂(紅糖):帶有獨特的焦香風味,顏色更深沉。適合喜歡濃鬱風味的朋友。可以完全取代二砂,或部分混用(例如300g二砂+100g赤砂)。
- 糖蜜問題:切記!糖一定要完全溶解在水裡。第一次偷懶糖沒化開,蒸好後底部沉澱一層硬硬的糖粒,超懊惱!
這個傳統甜年糕做法的食譜比例,真的是我試過最穩的組合。別被「在來米粉」嚇到,它才是成就完美口感的幕後功臣!
食材:挑對關鍵材料,年糕成功一大半
有了黃金比例食譜,接下來就是挑食材的戰場了!別以為糯米粉、糖看起來都差不多,魔鬼藏在細節裡,好不好吃,材料佔了七成原因。失敗過就知道,隨便買真的不行!
1. 糯米粉:雙劍合璧才是王道!
- 蓬萊米粉:這是主角!到米穀行或信用好的南北貨行,直接跟老闆說要做傳統甜年糕用的。我後來固定買「XX牌」的水磨蓬萊米粉(非廣告,純粹心得),粉質細到像嬰兒爽身粉,吸水性很穩定,蒸出來特別軟潤。(小提醒:別貪便宜買散裝的,品質參差不齊風險高)
- 在來米粉:別買錯成「粘米粉」喔!在來米粉質地較粗,提供支撐力。用量雖只佔三成,卻是防止年糕塌成爛泥的守護神。同樣選信譽好的品牌,確保新鮮度。
糯米粉選購Checklist:
- □ 包裝完整,標示清楚(品名、成分、有效日期)。
- □ 粉質細膩、乾燥,無結塊或潮濕感。
- □ 聞起來是清新的米香,無油耗味或怪味。
- □ 確認是純米研磨,無新增物(標示要看清楚)。
2. 糖:香氣的靈魂推手!
- 二號砂糖(金黃砂糖):我的最愛!顏色漂亮,香氣溫潤不死甜。務必選顆粒分明、乾燥不黏手的。有些牌子顏色深但沒香氣,可能混了其他糖,要小心。我習慣用「OO糖廠」的,蔗香濃鬱。
- 赤砂(紅糖):風味更濃烈,帶點焦糖和礦物質的香氣。顏色會讓年糕呈現深褐色。喜歡這味的朋友,記得選「純甘蔗製」的赤砂,不要買到味道廉價的加工紅糖。
糖類風味比較表
糖種 | 甜度 | 香氣 | 年糕成品顏色 | 適合口味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二號砂糖 | 中等 | ★★★★★ (濃鬱蔗香) | 溫暖金黃琥珀色 | 經典不敗,大眾最愛 |
赤砂 | 中等 | ★★★★☆ (焦糖礦物香) | 深琥珀至紅褐色 | 喜好濃厚風味者 |
白細砂 | 高 | ★★☆☆☆ (平淡) | 淡黃色 | 不推薦,香氣不足 |
混搭 | 可調 | ★★★★☆ (層次豐富) | 依比例變化 | 想嘗試變化者 |
3. 水:容易被忽略的關鍵!
用煮沸過、放涼的冷水!生水怕有雜味,也影響儲存。水量是活的!450ml是基準,但不同牌子糯米粉吸水率不同。我的經驗是,混合糖水後,粉漿的濃稠度要像「打發蛋白霜」但稍緩慢流下的狀態,太稀不成形,太稠蒸不熟口感硬。寧可先保守點,太稠再少量補水!
4. 模具與抹油:脫模零失敗的秘密
- 模具:傳統用鋁製或耐熱玻璃深盆。我用的是阿嬤傳下來的圓形鋁糕模。重點是內壁要夠高,年糕才有空間膨脹。不鏽鋼也行,但傳熱快,要注意蒸的時間。
- 抹油:一定要塗好塗滿!食用油(沙拉油、葵花油都可以)用廚房紙巾沾取,均勻塗抹模具內壁每個角落,特別是底部和邊緣轉角處。這是讓年糕完美脫模、不破相的絕對關鍵。千萬別省這步驟!第一次做時偷懶,結果年糕黏到懷疑人生…
食材準備妥當,是實踐正宗傳統甜年糕做法最穩固的基礎。特別是粉和糖的選擇,真的差很多!
做法:蒸出完美年糕的實戰筆記
好啦!重頭戲來了!食譜有了,材料備齊了,接著就是真槍實彈上戰場。這傳統甜年糕做法的過程,說簡單是簡單,但要蒸得漂亮好吃,每個環節都要注意。我可是蒸壞了好幾次才摸透這些眉角。
Step 1:煮出香濃糖水
- 把秤好的二號砂糖(或赤砂)和水倒入鍋中(鍋子要比水量大,防止沸騰溢位)。
- 開中火,一邊加熱一邊輕輕攪拌,幫助糖溶解。(關鍵點:攪拌不要太用力,避免產生過多氣泡)
- 煮到糖完全溶解、糖水微滾就可以關火。千萬不要煮到滾大泡!溫度太高,後續拌入粉漿時容易把粉燙熟結塊。我第一次就是煮太滾,結果粉漿拌進去瞬間變成一坨坨疙瘩…
- 關火後,把糖水靜置放涼到微溫(手摸鍋邊不燙手)的程度。熱糖水直接沖粉,粉會糊化,蒸出來口感就不Q了!
Step 2:完美融合粉漿
- 在夠大的盆子裡(一定要夠大,才好攪拌),倒入徹底混勻且過篩的蓬萊米粉和在來米粉。
- 將放涼的糖水,以細水長流的方式,慢慢倒進粉盆中。同時!另一隻手要快速且不間斷地用打蛋器(或幾支筷子併攏)攪拌!
- 攪拌!瘋狂攪拌!這邊是避免粉粒結塊的黃金時間。要攪拌到粉漿呈現滑順、細膩、無顆粒的狀態。想像在打蛋那樣,畫圈、畫之字都可以,重點是讓水和粉均勻融合。(如果發現有細小顆粒,可以用網篩過濾一次粉漿)
- 檢查濃度:理想的粉漿狀態,是用打蛋器提起,粉漿流下時會在表面形成紋路,紋路會緩緩消失。太稠(紋路很久不消失)就少量加點冷開水調稀;太稀(紋路完全不留痕就消失)… 呃,可能得補點粉,但會影響比例,所以前面水量要保守點加。我通常會預留10-20ml水看狀態調整。
這就是傳統甜年糕做法中,決定口感綿密與否的隱形關卡!
Step 3:入模準備蒸製
- 把抹好油的模具準備好。
- 將攪拌好的粉漿再次過篩倒入模具中。這步驟很重要!能濾掉最後可能殘留的小氣泡或微小顆粒,讓成品更完美。(過篩時可用刮刀按壓幫助粉漿流下)
- 倒入約7-8分滿即可。年糕蒸的時候會膨脹,倒太滿肯定溢位。我第一次就是太貪心,蒸到一半像火山爆發,流得整個蒸鍋都是糖漿… 災難現場!
- 輕輕震動模具數下,或用筷子在粉漿表面快速畫幾個「之」字,幫助消除大氣泡。這也是讓表面蒸好後光滑的小技巧。

Step 4:蒸!耐心是唯一法則
- 在蒸鍋(或深炒鍋)裡倒入足量的水(至少要能蒸1.5小時不燒乾的量)。放上蒸架,開大火把水煮滾。
- 水大滾後,小心放入裝好粉漿的模具。立刻蓋上鍋蓋!(重要!)
- 轉中大火,保持鍋內水呈持續滾沸的狀態。可以看到鍋蓋邊緣一直有大量蒸汽冒出。
- 設定定時器:1小時30分鐘! 接下來就是考驗耐心。(蒸製時間是關鍵!時間不足,內部不熟;時間過長,口感偏硬)
- 過程中:
- 嚴禁開蓋偷看! 這點超重要!蒸氣跑掉、溫度驟降,年糕表面會塌陷皺皮,前功盡棄!相信我,再好奇也得忍住!我第二次失敗就是在最後十分鐘忍不住開了一條縫… 結果年糕臉皺得像沙皮狗…
- 注意鍋內水量! 每隔半小時左右,從鍋蓋邊緣「快速」檢查水位(動作要快,別讓太多蒸氣跑掉)。水不夠時,從鍋邊加入滾燙的熱水補充,絕對不能加冷水!冷水會讓鍋內溫度瞬間下降。
- 火力恆定: 維持中大水滾狀態。
- 時間充足: 500g粉量,1.5小時是基本。量加倍,時間也要增加!
- 絕不開蓋: 忍耐!成功就在眼前!
- 補滾水: 確保水量充足。
Step 5:出爐與脫模
- 時間到!先關火。但不要馬上開蓋!讓年糕在鍋裡繼續悶10-15分鐘。這能讓它更穩定,減少熱脹冷縮劇烈變形的機會。
- 悶好後,小心地掀開鍋蓋(小心熱蒸氣!)。你會看到飽滿、顏色誘人的年糕!
- 確認年糕熟透:用竹籤或細筷子從中心插入,拔出來時如果沒有沾黏濕粉漿,表示熟了。如果有沾黏,蓋回鍋蓋,再蒸10-15分鐘。
- 取出模具,放在網架上放涼。一定要完全冷卻才能脫模!熱的時候太軟,強脫會毀容。(心急吃不了熱年糕,還會毀了它…)
- 完全冷卻後(至少放個三四小時,甚至隔夜更好),用小刀或抹刀,輕輕沿著模具內壁劃一圈。然後把模具倒扣在乾淨的砧板或盤子上,通常年糕就會順利脫落。之前抹的油這時就發揮神效!
看著完美脫模、閃著金黃光澤、散發濃鬱米香與蔗糖香的年糕,成就感真的爆棚!這才是最道地的傳統甜年糕做法帶來的滿足感。

儲存與食用:延續甜蜜滋味
- 室溫儲存:完全冷卻後,用保鮮膜緊密包覆(避免水分流失變硬),或用密封盒裝好,放在陰涼乾燥處。現在冬天溫度低,這樣儲存約可放1週沒問題。不過我家通常不到三天就被吃完了…
- 冷藏儲存:想放更久(約2-3週),請冷藏。但務必密封好,因為冰箱很乾燥容易讓年糕變硬。冷藏後的年糕質地會變得比較紮實。
- 冷凍儲存:切成適當大小,用保鮮膜個別包緊,再放入密封袋冷凍,可儲存1-2個月。想吃時,不需解凍,直接拿出來用少量油煎(外酥內軟超讚!)或蒸熱即可恢復軟Q口感。這招對付嘴饞超好用!
年糕變硬了怎麼辦?
- 冷藏/室溫變硬:切片後,表面噴點水,放入電鍋(外鍋半杯水)蒸一下,很快恢復軟糯。
- 冷凍變硬:如上所述,直接煎或蒸熱。
年糕美味吃法排行榜
對我這個愛吃鬼來說,年糕怎吃都美味!但心中還是有個排名:
- TOP 1 香煎:切片,沾薄薄一層蛋液(可不沾),用少油小火慢煎到兩面金黃微焦。外酥脆、內軟Q,搭茶或咖啡都絕配!(這是消耗冷凍年糕最快的方法!)
- TOP 2 原味冷食:完全放涼後,直接切片吃。最能品嘗純粹的米香和蔗糖溫潤的甜味,口感超Q彈!
- TOP 3 裹粉酥炸:切片後沾點地瓜粉或麵粉,入油鍋炸到膨脹金黃。罪惡但超級滿足!(偶一為之就好…)
- 溫暖蒸熱:切片後蒸軟,熱呼呼的吃,簡單純粹的享受。
Q&A:關於傳統甜年糕,你一定想問的!
Q1:為什麼我的年糕蒸出來中間塌陷還濕濕的?
A: 這通常有兩個主因:
- 蒸的時間不夠! 中心沒熟透。下次務必確保足夠時間(1.5小時起跳),並用竹籤確認中心是否熟透無沾黏。
- 中途開蓋了! 蒸氣跑掉溫度驟降,年糕會塌掉且內部組織無法凝結。切記!全程蓋緊,忍耐到最後一刻!
Q2:可以用電鍋蒸嗎?效果一樣好嗎?
A: 可以,但不是最佳選擇。電鍋火力較弱且不持續,蒸出來的年糕口感可能偏軟爛、不夠Q彈,顏色也可能較淺(火力不足,糖的焦化反應較弱)。若堅持用電鍋:
- 外鍋水要加到最滿(蒸到乾會跳起)。
- 全程按下開關(必要時手動強制持續加熱,但要非常小心安全,並隨時注意水量)。
- 時間需要更長(可能需要2小時以上),且要多次補充滾燙熱水。
- 效果確實不如爐火直蒸穩定。傳統大灶或瓦斯爐蒸氣足,才是傳統甜年糕做法首選。
Q3:為什麼我的年糕放兩天就裂開了?
A: 水分不夠是主因!可能原因:
- 粉漿太乾: 水量沒抓夠,或粉本身吸水性超強。下次稍微增加水量。
- 蒸製時鍋內水量不足: 導致蒸氣不夠濕潤,年糕被「烘」乾了。務必全程保持鍋內水量充足。
- 儲存不當: 沒有密封好,放在太乾燥或風吹的地方。記得冷卻後要緊密包覆保鮮膜或放密封盒。
- 裂開的年糕還是可以吃,煎或蒸熱後裂痕會不明顯。(我的心得:裂開的邊邊角角煎起來特別酥脆,反而有驚喜!)
看著自己親手蒸出來、閃著誘人光澤的年糕,那種滿足感真的難以言喻。雖然過程需要點耐心和細心,但只要掌握好傳統甜年糕做法的關鍵——粉糖黃金比、耐心蒸透、絕不開蓋,絕對能成功復刻那份記憶中的甜蜜年味!今年年節,別再買市售品了,挽起袖子,讓家裡瀰漫這幸福的手作香氣吧。失敗了也別氣餒,哪個好廚師沒燒焦過幾次鍋呢?動手試試,那份成就感,比年糕本身更甜!